新手开店由于没有货源,不法供货商利用经营者“急病乱投医”心理,专门设置“陷阱”等着新手店主往里跳。虽然网上和现实中经常有受害人现身说法,提供警示教材,但上当受骗者还是屡见不鲜。
一、免费陈列
这是新开食杂店老板最渴望的供货模式,由于和送货人不熟悉,对来历不明渠道的货物心怀疑虑,初次进货难免犹豫再三,拿不定主意。骗子对这种心思拿捏得很准,于是专门为他们定制了“免费铺货”的骗术,成功率相当高。
我开店不久,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白酒送货商。由于我从不饮酒,对酒类市场又缺乏了解,完全分不清哪个是大牌子,哪个是小路货,也不清楚它们的市场表现。当时店里除了应付烟草局拍照的少量儿童食品和桶装水外,根本没有“拳头”商品。很渴望供货商上门拜访,特别是酒类供货商。骗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粉墨登场的。
他说:他代理着一款很不错的利润型酒品,每瓶进货成本6元,售价10元。我就想:既然利润和销量都很不错,批货人该踏破他门槛了,怎么用得着来求我这个新手呢?
老骗子就是新手肚里的蛔虫,我怎么想的根本瞒不了他。“这样吧,我先摆五瓶给你做陈列,你先试一段时间看看,好卖就进货,不好卖这几瓶就送你了。”
我所有的疑惑一下就被打消了,铺货是免费的,卖不好连本钱都不要了。哪有这样的骗子!我当即毫不犹豫就同意了。
五瓶酒卖得很理想,一个星期就卖完了。当顾客来问还有没有这种酒的时候,我当即拨通了供货上的电话,让马上送十箱来,并当场结清了货款。可从那以后,买酒的几个顾客再也没有出现。再打供货商的电话已经关机了。那十箱酒除了拆零陈列之外,全部躺在仓库里,每次看到心里都堵得慌。
其中原理自不必细说了:买酒的和送货的是一伙的!
二、“狸猫换太子”
第一次进槟榔时候,对这款商品还不熟悉,此前也没有品尝过。只听人说,年轻人爱吃,很畅销。恰在这个时候有两个女业务员到店里推销槟榔。看到我的店客流量还不错,就动员我搞槟榔陈列,五个品种每月陈列费50元,并承诺到期包调换。我看了他俩带来的样品,日期新,包装也很上档次,就经不住劝说一次性拿了1000多元。他们亲自帮我上好货,开了收据,然后就离开了。
第二天附近客户买一包槟榔回去不久,就折了回来,说槟榔口味不对,日期也有问题。我开始还不相信,直到验看了摆放的货物,才知道他说的都是真的。原来,除了给我看的样品外,其他的都是过期的。拆开和附近店里正规产品一比较,发现问题还不止过期这么简单。居然重量也与标识不符,果品外观还有霉变。发现问题后,按送货单上号码打过去,显示是空号。
还有一次是绿茶饮料的,送货人和我说,对新店特别优惠,主要是为了确立长期合作关系。给老客户是每箱30元,给我的是25元。我听着价格还可以,当时新开的店也需要充实,就答应了。送货人很热情,还免费送我两瓶试喝。我品尝之后,感觉产品并无异常,就先卸了15箱。但是客户买了之后反映说口味稍有差异,我当场打开一瓶试试,感觉果然如客户所说。拿前批货物放一起比较,发现标签印刷质量有些粗糙,还重影。明白遇到传说中的高仿商品了。进货时让我品尝的是正品,卸的货却是假的。只好自认倒霉,几百块钱白白损失。
三、售假变打假
有些商品的外包装非常相似,几乎到了乱真的地步,即使是业内人士,不经提示根本看不出正品和高仿有什么区别。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,就怕有人来打假,问题就严重了。
有个朋友刚开店时,某名牌酒供应商上门送货。进货价和同类商品相比,优势明显。供应商对此解释是,从外地串来的,只有便宜才能抢占市场。朋友想想也对,就进了五箱。
由于柜台上还有拆散摆放的,这几箱酒暂时也就没拆。过了二十天左右,有人点名要该酒一箱。朋友就把上次进的酒搬出来递给客户,然后双方钱货两清走人。
几天后,朋友接到市场监管部门电话,被投诉售假。朋友开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急急赶到市场监管部门听了案情来龙去脉,就什么都明白了。
人家投诉的就是那箱酒,缘由是高仿售假。原来那位顾客还是个有心人,从走进店铺到挑选商品,付款交割,一整套程序都拍了视频,还提供了店铺收据,证据链非常完整,经市场监管部门确认,酒实物和收据不符,涉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,并按规定给予了处罚。
事后他才弄明白,原来送货人和投诉人也是一伙的。这场双簧让粗心大意的老板刚开张就接受了有偿教育。
针对开店新手的骗局还是挺多的。以上略举数例,是为了让读者看了提高警惕,增强应对本领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不管送货的还是开店的,赚的都是辛苦钱,哪来那么多的便宜白白送上门?所以,我觉得对策两条足够了:一是对超低价格货物保持足够的警惕;二是不要贪便宜。等以后经验慢慢积累多了,经营者叫骗子来他都不敢来。
原创文章,作者:阿烟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wangwenjuan.com/1289.html